2019年上半年生態環保政策大盤點
在新的格局下,環保產業已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時代。
縱觀環保產業的發展,2019年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水土固廢氣的大監管格局已形成。在新的格局下,環保產業已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時代。在政策深耕時代,2019年已過半,讓我們共同來回顧下這半年國家出臺了哪些重要的生態環保政策,又有哪些重要動態。
《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
2019年1月11日,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消息,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9個部門近日印發《建設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初步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初步形成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政策環境。到2022年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水平明顯提升,生態保護補償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9年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個左右有條件、有基礎、規模適當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圍內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綜合考慮不同地域、不同發展水平及產業特點、地方政府積極性等因素,優先選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省份具備條件的城市、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已開展或正在開展各類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置試點并取得積極成效的城市。
《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
2019年1月29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兩部門聯合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在長江經濟帶覆蓋的上海、湖北、貴州等沿江11省市范圍內,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為重點開展保護修復行動。
業內機構預計,隨著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等環境領域污染防治多個攻堅戰行動的同步推進,市場需求將超過4萬億元。
《財政部新成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
2019年3月1日,中編辦網站公布了財政部的三定方案,主要是財政部主要職責,職能轉變,職責分工和內設機構。在內設機構方面,財政部將科教司與文化司合并為科教和文化司,新成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農業司更名為農業農村司。
《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
2019年3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以下簡稱“《目錄》”),該目錄的出臺為各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提供了“綠色”判斷標準。《目錄》涵蓋了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六大類,并細化出30個二級分類和211個三級分類,其中每一個三級分類均有詳細的解釋說明和界定條件,是目前我國關于界定綠色產業和項目最全面最詳細的指引,能切實解決金融市場在具體實踐操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
2019年4月1日,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印發 《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進一步加快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
《方案》提出,我國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近期目標是“一保、二建、三協同、四落實”。“一保”,即確保地下水型飲用水源環境安全;“二建”,即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全國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三協同”,即協同地表水與地下水、土壤與地下水、區域與場地污染防治;“四落實”,即落實《水十條》確定的四項重點任務,開展調查評估、防滲改造、修復試點、封井回填工作。
《方案》還提出,2020年年底前,制定《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21-2025 年)》。
《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9年4月14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作為構建中國特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的重要頂層設計,該《指導意見》主要圍繞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為重點,以落實產權主體為關鍵,以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為基礎,著力促進自然資源集約開發利用和生態保護修復,以期在完善產權制度、明確產權主體的基礎上,促進自然資源資產要素的流轉順暢、交易安全、利用高效,實現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的改革初衷。
《開展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2019年4月26日,自然資源部下發通知,開啟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自然資源部要求,對長江干流(含金沙江四川、云南段,四川宜賓市至入海口)及主要支流(含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清江、湘江、漢江、贛江)沿岸廢棄露天礦山(含采礦點)生態環境破壞問題進行綜合整治。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兩岸各10公里范圍內廢棄露天礦山治理任務。
自然資源部還表示,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開展對地方政府落實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職責情況的督察。
生態環境部:山東威海等11城將試點“無廢城市”,統籌固廢管理
2019年4月29日,從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獲悉,經各省推薦,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篩選,確定廣東省深圳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安徽省銅陵市,山東省威海市,重慶市(主城區),浙江省紹興市,海南省三亞市,河南省許昌市,江蘇省徐州市,遼寧省盤錦市,青海省西寧市將試點“無廢城市”,統籌固廢管理。
“通過‘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固體廢物管理,大力推進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堅決遏制非法轉移傾倒,探索建立量化指標體系,系統總結試點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模式。”
《關于推薦先進水污染防治技術的通知》
2019年4月29日,生態環境部決定征集和篩選一批先進水污染防治技術,編制《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水污染防治領域)》,為各地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指導。推薦重點領域包括城鎮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資源化技術;工業企業廢水處理及資源化技術;畜禽養殖廢水處理及資源化技術;垃圾滲濾液處理及資源化技術;黑臭水體治理及水體修復技術;地下水污染治理技術;底泥及污(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基于水質的入河排污口允許排放量核定及優化技術。
生態環境部發布六項國家環保標準
2019年5月1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地塊土壤和地下水中揮發性有機物采樣技術導則》(HJ 1019-2019)、《土壤和沉積物 石油烴(C6-C9)的測定 吹掃捕集/氣相色譜法》(HJ 1020-2019)、《土壤和沉積物 石油烴(C10-C40)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 1021-2019)、《土壤和沉積物 苯氧羧酸類農藥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HJ 1022-2019)、《土壤和沉積物 有機磷類和擬除蟲菊酯類等47種農藥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HJ 1023-2019)、《土壤和沉積物 銅、鋅、鉛、鎳、鉻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2019)6項標準。6項標準自2019年9月1日起實施。
《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
2019年5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明確經過3年努力,實現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
《關于做好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通知》
2019年5月30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做好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通知》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做好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監測。根據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狀況、土壤背景值等情況,開展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及時掌握全國范圍及重點區域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總體狀況、潛在風險及變化趨勢。二是做好農田氮磷流失監測。依據農田氮、磷污染的發生規律和地形、氣候等情況,開展農田氮磷流失監測,分析不同種植模式下區域主推耕作方式和施肥措施等對農田氮磷流失的影響。三是做好農田地膜殘留監測。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
為了規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
《污染地塊地下水修復和風險管控技術導則》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污染地塊環境管理技術標準體系,在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水生態環境司和法規與標準司組織指導下,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學、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和南方科技大學等單位制定了《污染地塊地下水修復和風險管控技術導則》(HJ 25.6-2019)(以下簡稱《技術導則》)。
《技術導則》由生態環境部2019年6月18日發布,自6月18日起實施。